本篇文章129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說氣人不?街坊家娃順手畫的奧特曼在媽媽友人圈獲贊200+,你家孩子經心準備的參賽作品發出去卻只有七大姑八大姨點贊。近來總刷到"新手怎么迅速漲粉"的教程,可誰告訴你兒童畫作軟文就得拍九宮格配"求激勵"?上周親目擊個寶媽用兒子涂鴉帶貨兒童畫具,月銷3000單,今兒就把這里頭門道掰碎了說。
血淚教訓:我表妹客歲曬娃作品集,清一色"作品名稱+創作心得",終局批評區最熱留言是"第三張畫的是烤紅薯嗎"。厥后改成"5歲娃筆下的媽媽減肥史",當天就有人問用的什么蠟筆。
刷到兒童畫作時,年輕爸媽的拇指滑動速率比刷短視頻還快!某平臺數據表現,這三類開頭點擊率最高:
重點來了:萬萬別寫"這幅畫用了漸變色技法",要寫"女兒把打翻的果汁變成彩虹云朵"。客歲爆火的"兒童畫解壓日歷"推文,就是把孩子筆下的歪歪扭扭說成"成年人丟失的設想力"。
看兩組對比文案:
A版:
"《我的家》
采用物資:丙烯顏料
創作時間:3小時"
B版:
"孩子把媽媽畫成綠偉人本相:
'出于媽媽賭氣時會變大變壯'"
某親子號經營者流露,B類文案帶貨轉化率是A類的5倍!法門在于給畫作安上孩子的小嘴巴。就像我共事把兒子畫的烏七八糟線條定名為"媽媽開會時的腦電波",霎時激發職場媽媽共鳴。
直接甩購物鏈接的時期從前了!試試這些套路:
有個絕殺案例:寶媽拍下孩子用不一樣畫具的創作狀態,文案寫"油畫棒畫哭臉,水彩筆畫笑顏,原來東西真的影響心情"。該推文帶動畫具套裝販賣額暴漲,批評區滿是"求同款治愈系畫筆"。
上季度有31篇兒童畫推文被舉報,重要踩了這些雷:
特殊提醒:拍畫作時記得含混處理幼兒園名稱、獎狀題名等。有個家長曬娃獲獎作品時沒打碼機構logo,被偕行舉報剽竊創意,差點吃訟事。
2024年親子內容報告表現:
近來在視察新趨勢:把孩子畫作制成動態表情包。有個6歲女孩畫的"氣沖沖小貓"被做成微信表情,下載量破10萬次,家長趁勢推出同款聯名畫本。這招妙在讓網友自發傳播,比硬廣強百倍。
最后說一句掏心窩的:見過太多家長把兒童畫當藝術品來吹捧,切實看客們真正想看的是畫紙背后的童言童語。下次發孩子作品前,試著在文案里埋個"為什么",比如說"為什么把太陽畫成藍色",答案每每比畫作本身更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