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4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(深吸一口吻)說真的啊,你們有沒有發現當初的孩子,玩手機比玩泥巴還溜?我表姐家5歲的小侄子,前次居然拿著他媽的手機教我怎么拍抖音特效!這讓我突然想到一個癥結——
# 你孩子的童年,是被短視頻偷走了嗎?
先別急著罵抖音害人,咱們得把這事掰開了揉碎了說。前幾天在小區遛彎,聞聲兩個寶媽吵架似的爭辯:"抖音上那些早教視頻多好啊"、"天天刷屏眼睛都看壞了"。切實吧,這事兒就跟吃糖似的,中心看你怎么把控。
記得咱們小時間,攢干脆面里的水滸卡能高興一星期。當初的小友人呢?(敲桌子)他們面朝屏幕學英語兒歌、看迷信測驗,3歲能說"火山噴發定律",5歲會跳網紅舞蹈。
上個月去友人家做客,她家閨女非要給我表演抖音新學的古詩手勢舞。孩子媽苦笑:"背了半個月沒記著的詩,跟著視頻比劃兩天就會了"。你看這事,到底是好是壞?
先說點切實的:
但(停頓)硬幣總有另一面:
上周跟幼兒園老師談天,她說當初最怕兩類家長:一類直接把手機當電子保姆,另一類望見孩子碰手機就炸毛。要我說啊(拍大腿),咱得學會走鋼絲:
1. 內容篩選三板斧
2. 時間治理小妙招
(突然想起個事)我街坊張密斯特殊聰明,她讓孩子把刷到的小學識類視頻整理成"電子手賬",當初這孩子居然自己開了個科普賬號!
說一句公道話,平臺這兩年真沒少折騰??蜌q上線的"親子保衛"功能,家長能遠程把持孩子賬號。尚有個數據你們可能不知道:當初天天有800萬條視頻出于不適合未成年人被自動攔阻。
最讓我驚訝的是"童年時間機"專區,這里聚集了80后90后熟習的動畫片片斷、經典老游戲畫面。前次望見有個爸爸帶著孩子看《黑貓警長》,彈幕里滿是"這是我爸的童年"。
有天晚上失眠,我突然想清晰個事(撓頭)。老一輩總說"咱們當年沒手機也長大了",可他們忘了咱們小時間也有被說"電視兒童"的時間。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成長烙印,重點不是東西本身,而是——
怎么讓孩子既看得見天上的無人機,也認得清田里的螢火蟲?
(喝口水)最后說點個人意見吧:短視頻就像把多功能瑞士軍刀,能切水果也能傷手。中心看握刀的人怎么用。別把孩子關進無菌室,也別放任他們在新聞洪流里裸泳。最中心的是(重音),別讓自己在刷手機的時間,忘了給孩子真正的陪同。
話說返來,你們家娃近來在抖音上學到什么讓你驚喜的新技巧了嗎?我家小外甥女前天用卷紙芯做了個地理望遠鏡,非說是跟"手工耿"學的...(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