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2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的手機品牌還在用硬廣轟炸網民嗎?
上個月有個友人跟我吐槽,說刷到某品牌的新機廣告,上來就是參數轟炸,什么"12核處理器+1億像素",看得他直接劃走。當初的潛伏顧客啊,早就對直白的廣告免疫了。今天咱們就聊聊,怎么把手機軟文怎么寫寫成讓人追更的"連續劇"。
新手常犯的錯:把發布會通稿當軟文發。不是說參數不重要,但得學會"翻譯"成網民語種。舉一個栗子,講快充技巧不如說"早上刷牙的時間就能充滿電",這才算是人話嘛。
這里尚有個黃金選題公式:
痛點場景+技巧革新+情緒共鳴
比如說:"地鐵通勤族必看!這項黑科技讓你刷劇不斷電"
近來某品牌用這招搞了個爆款選題:"手機拍娃總糊片?三胎媽媽的防抖秘笈"。好家伙,直接把防抖技巧包裝成帶娃神器,寶媽群都轉瘋了。
別當技巧講授員,要當生涯導演。給人們看組對比數據:
寫法范例 | 閱讀實現率 | 轉發量 |
---|---|---|
參數堆砌 | 18% | 0.3% |
場景故事 | 63% | 12% |
上個月有個經典案例:講折疊屏手機,不說鉸鏈工藝,而是拍了個視頻《外賣小哥的手機進化史》。從按鍵機到折疊屏,展現接單、導航、午休追劇的全場景,看得打工人群體破防。
三個必殺故事模板:
新手容易踩的坑:全體平臺發一樣的內容。要知道,大媽刷抖音和小年輕逛B站,要的可不是統一種姿勢。
這里尚有個平臺適配指南:
某國產廠商客歲玩了個絕的——在虎撲搞"直男審美大改造",用游戲手機拍時尚大片。終局直男們一邊吐槽"娘炮",一邊偷偷下單,販賣額漲了3倍。
最高明的廣告是閃開銷者以為沒看廣告。說個真實案例:某品牌在游記隨筆文章里埋了20處手機型號彩蛋,批評區變成大型尋寶現場,最后公布答案時,商品頁訪問量直接炸了。
三大隱形轉化套路:
從數據來看,今年Q1采用新聞新聞營銷的品牌,網民留存率比傳統廣告高47%。有個景象特殊有意思:看完軟文去實體店閉會的網民,65%會現場拍對比圖發交際平臺,這不就是免費的水軍嘛。
近來還發現個新趨勢:00后開始追捧"考古機"內容。有廠商把五年前的老機型翻出來,做《千元機改造打算》系列內容,愣是把庫存機賣成了網紅潮品。這招啊,比清倉大甩賣高明多了。
下次軟文寫作前,記得先問自己:這內容發友人圈,我自己違心轉發嗎?倘若答案猶豫,趕緊回爐重造。畢竟當初的潛伏顧客,精著呢!